东莞“活牛灌水”引发舆论关注。据报道,每头活牛2分钟被强行灌水近50升,被送进“绝不收注水牛”的屠宰场……9月6日上午,东莞市委市政府就“东莞存在灌水活牛进入屠宰场”一事发布通报称,涉事活牛供应商李某等5名人员现已被公安机关控制,将开展专项整治。(9月6日金羊网)
又见“活牛灌水”!此前,陕西西安、安徽全椒及来安、江苏南京及南通等地均发生类似问题。今年上半年,海南海口市唯一一家有屠宰肉牛资质的企业,也被曝出给待宰活牛强制灌水。
牛贩子或者屠宰企业之所以给活牛强制灌水,主要目的是增加牛肉重量,等于将水以牛肉的价格卖给需求端,从中获取非法利益。以东莞“灌水牛”为例,每头可以多卖数千元。正是在这种暴利驱使下,不法分子无视牛的痛苦和法律法规,将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注水牛肉销往市场,最终流向餐桌。
去年,最高检发布的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典型案例,就包括注水牛肉案,涉案17人因犯生产、销售伪劣产品罪,其中一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,剥夺政治权利三年,并处没收个人财产2500万元。尽管在已被查处的案例中,涉案人员均受到依法惩罚,相关企业也难逃处罚,但依然有人重蹈覆辙——继续给活牛灌水,继续付出违法代价。
现在看来,治理“活牛灌水”,不能只依靠媒体暗访和司法惩治,而是要建立“更牛”的监管体系,尽量将监管前置,使牛贩子、屠宰企业等没有机会给活牛灌水。对此,东莞方面表示,9月6日起将进一步严格牛羊、生猪等进场关、屠宰关和出场关把控,实行横沥牛行与屠宰企业“点对点”调运管理……
应该说,如果严把三个关口,无论是“灌水牛”还是“注水肉”,都没有机会出现。因为“灌水牛”离不开屠宰这一关,只要对屠宰后的牛肉加强检疫和水分检测,就能防止“腐败肉”“注水肉”流向市场。按照国家相关标准,牛肉的水分限量指标为≤77%,一旦出场牛肉水分超过这个指标,就应该严禁出场。
在东莞“活牛灌水”案例中,涉事屠宰场不但是正规屠宰场,而且声称“绝不收注水牛”,然而,却偏偏接受牛贩子送来的“灌水牛”,在屠宰环节充当了“帮凶”。可见,东莞加强屠宰关把控很有针对性。问题在于,如何严把进场关、屠宰关和出场关,是借助视频设备进行监控,还是监管部门长期驻场办公?
另需注意的是,除了正规屠宰场接受“灌水牛”外,不排除社会上还有一些黑屠宰场宰杀“灌水牛”。而要防止“灌水牛”通过黑屠宰场宰杀后流向市场,办法之一是鼓励群众和知情人士举报,另一办法是对市场上销售的牛肉加强检测,一旦发现肉质腐败或者水分超标,迅速顺藤摸瓜倒查屠宰场和牛贩子,这也能遏制活牛灌水。
虽然某些注水牛窝点比较隐蔽,但只要围绕屠宰环节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,牛贩子的“暴利梦”就很难得逞。根据国家标准《牛羊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》(GB 18393-2001)规定,宰前3小时停止饮水。如果所有待宰的牛羊,在宰前3h被严格监督,即便以前被灌了水,大部分也已排泄,而且再没有强行灌水的机会。
也就是说,除依据屠宰管理法规、食品安全法、刑法打击“活牛灌水”外,还需完善前端各环节监管。